
【天下成都】费声:巴蜀态度
话说战国时代,巴国与楚国常打来打去。打得大家心烦,便以古代常见的联姻方式来改变关系,从此和谐。战国后期,巴国内乱,驻守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苦于兵力不足,巴蔓子便求助于楚王,许诺事成后,巴国割三座城送给楚国。楚国军队一出动,很快平息叛乱。楚王见大事已成,便派使臣见巴蔓子,要求他践约让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此事最早见于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文字寥寥,似是而非,但那葬身之坟我却亲眼见过,就在离七星岗通远门城门洞不远的民生路路面底下,地名叫莲花池。早年这里是城墙边,墓园规模颇大,后来拆墙修路,那坟墓就弄到马路下面一个小小拱洞里了。
再说三国时期,魏、吴、蜀也经常打来打去,一会儿拉这个打那个,一会儿又拉那个打这个,很复杂。最复杂的是刘备向东吴借荆州,这事后来竟演化成一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关于此事,《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写法都不一样。事情大致是:当初,刘备窘迫时,向吴“借”荆州以栖身,蓄养势力。后来刘备定蜀益州(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及周边地方),孙权便令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请求归还荆州。刘备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拖来拖去就是不归还。一向亲刘的鲁肃也愤怒了,亲自带兵在益阳与关羽对峙,并单刀赴会,严词厉色地责备关羽及刘备,关羽虽无言以答,仍是不还。主帅周瑜欲用计取回荆州,结果反被诸葛亮气得吐血,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同样的欠债不还,巴蜀两地的态度完全不同:巴刚烈中显鲁莽,非常生动!蜀委婉里藏曲折,无比聪明!时过境迁,不再有分分合合的原则冲突,人们用好词好句评价:巴人忠义双全,蜀人仁智皆备。前朝折戟沉沙的锈迹往事,已无关好歹是非,只可辨认出两地风格而已。肉烂在锅里,山河依旧,不多不少。古之巴蜀,今之成渝,城市发展至今,无论城市形态,世人心态,在“度”的趋向方面,都越来越相似了。精力旺盛的人喜欢把城市当一本本书来读,如果我们把成渝两城当成两本书来看的话,重庆就像一本《水浒传》;而成都,不用说,它本来就是《三国演义》。不是讲打得如何,而是说如何好看。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