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2012年节后“用工荒”和“求职难”并存
而除了大学生求职难以外,很多农民工也表示,招工牌上写的待遇和实际工作之后不符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别看写得这么好,用几个月以后就不一样了。”有几年打工经历的农民工老李告诉记者,“有些企业刚开始说得好,但是去了之后还要我们交押金,有很多到最后就要不回来了,而且伙食啊,不加班啊这些也不能保证,想找到个好工作还是难啊。像我,就想找个清洁工啊,保安这类型的工作,但是很多招工的单位来了,问一下就走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个合适的。”
结构性不平衡是主要原因
记者从成都人力资源市场方面了解到,当前进城的务工者几乎一边倒地集中在餐饮服务行业,而企业当下迫切需要的却是生产型工人。钳工、焊工、普工、组装工等,这些岗位的需求基本占据了目前市场所需的7成以上,然后才是服务行业,这也是造成“用工荒”和“求职难”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年的“用工荒”无论从程度、范围,还是结构上,都出现了新特征,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工的“返乡潮”。很多市区县为了留住劳动力,推出了提高工资,加大福利等措施,对于众多农民工来说,无论从经济,还是情感来说,在门口工作总比长途跋涉到更远的地方要好得多。
相关专家表示,实际上,这一“荒”一“难”恰恰反映出我国目前劳动力的结构还不尽合理:大学生多、农民工多、技能型人才少,而这也是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长期以来,我们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似乎只有上大学才是出路,大学生们瞧不上“体力活”,农民工又达不到企业所需的技能水平,“技工荒”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大难题。而除了劳动力结构问题,就业取向也是造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注重视野是否开阔、人脉是否广泛、晋升渠道是否顺畅等附加因素,导致找工作时挑肥拣瘦、越找越难。同时,伴随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于在本地就业,这势必会造成一些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存在。但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的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也更重视书本之外的就业实践,未来,让农民工“上得来”,大学生“下得去”,就业难和用工荒也就有希望解决了。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