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改”工程工作汇报会:成都全面拉开“北改”工程大幕
黄新初强调,“北改”工程,覆盖多个工作领域、涉及多方利益格局、交织多重矛盾问题,抓好这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五项原则”、理顺“五大关系”:
一是在规划布局上坚持“产城融合”的原则,处理好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北部城区的城市形态相对落后,经济根源就在于城市业态比较低端。最近,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了“产业立城”的要求,强调“以发展高端产业增强成都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好“北改”工程、推动“头雁高飞”,就要走城市形态和城市业态同步优化的路子,不仅着力于解决城市形态的问题,更着眼于为产业转型提供空间载体。要按照“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要求,用“产城融合”的理念指导和统揽北部城区的新一轮全面规划,推行产业集聚、布局合理、服务配套、功能复合的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北改”工程实现北部城区城市形象和产业品相的同步优化、人居环境和经济量能的同步提升。
二是在改造方法上坚持“有机更新”的原则,处理好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科学的旧城改造,应当是“有机更新”的过程,而不应当是“无机更换”的过程。北部城区是成都历史文化的富集区,昭觉寺、驷马桥、三洞古桥、天回镇都是成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有着禅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我们一定要满怀人文关照、满怀历史情感地抓“北改”工程,对没有保存价值、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堵点、壅塞体和陈旧建筑是要拆除,但要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注意保护和承接好北部城区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廊道和文化景观,让成都的历史文化更多地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来到北部城区能够感受到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三是在政策导向上坚持“先改受益”的原则,处理好有所改与有所不改的关系。要明确一个共识,就是“‘北改’工程是为了让北城群众得利益,但绝不能让少数人牟暴利”。因此,“北改”工程大方向是要“改”,但少数利益期待太高、利益诉求过分的单位和社区,我们也可以“不改”。制定政策,要体现“先改受益”的理念,一方面要坚持“政策尺度统一”,对同类地区、同等情况的支持政策和补贴标准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坚持“政策红利递减”,对愿改、先改的市场商圈和老旧社区,要在环境建设、公建配套和交通资源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对少数人改造要价太高的传统市场和老旧社区,在启动改造征求意见程序后,也可以选择暂时“不改”;即使将来应业主要求再启动改造,支持政策和补贴标准也要降低档次。
四是在运作模式上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北改”工程是政府抓的民生工程,一定要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运作模式。“北改”政策的制定权由政府主导,但决定权由群众掌握。也就是涉及具体片区,“怎么改”,由政府统一定;“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北改”工程涉及面大、工作任务重,一定要激发群众和业主的参与热情,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用群众做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