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理工大学低调苏式教学楼群 近60年前建造都嫌“不气派”
彭老说,上世纪50年代,二仙桥一带还是农村时,曾开有十几个砖厂,专炼红砖。于是,最初的教学楼便就地取材成了红砖房。而当时,中苏的外交深深影响了国内的建筑特色,教学楼便设计成了典型的斜顶对称的苏式小楼。只是,初见新楼,年轻的上海小伙儿彭大钧非但不觉得“洋气”,反而颇感“寒酸”,“那时这样的小楼也算普遍”。总之,在彭老眼里,这些楼就是没更多特色或锋芒。
现在,有更多闲暇的彭老会留意去观察、回味这些老楼,于是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洗礼和学问熏陶,坚固的小楼愈发显出岁月与历史的精华,映衬着绿树碧湖,反而凸显出知性的气质来。
这也印证了老楼们的此次“上榜”。其实,低调之下,它们从来都华丽着。
【流年】
低调的楼低调地孕育成绩
人的命运,仿佛总会同环境发生某些契合,理工大这片低调的建筑群也是如此。几十年来,楼里走出了许多领域的精英,也出过许多领域的领先科研成果。但在公众视野中,这些成绩少有广为流传,他们就像楼群一样,低调地华丽着。
[相关:成都理工大学]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王垚 肖潇]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