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华区北改1.3万套安置房2014年陆续建成60万居民受惠
“北改”,改变的是什么?对市民而言,改变的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对城市而言,改变的是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和传统业态转型。在成都最大惠民工程——“北改”的号角吹响中,一条条道路在拓宽畅通、一幢幢崭新楼宇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建的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北改”配套设施的建设撰写着成华巨变之作,翻开了成华北城的3D篇章。事隔1年半,“北改第一签”片区的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如何?记者昨日与成华区北改办、成华区规划分局、成华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公建大配套】
家门口读名校,北城凸显现代化新气象
昨日下午,记者与成华区北改办的工作人员小曹来到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感受“北改”新变化。
今年9月,成都石室初中、成都实验中学相继投入使用,“北城无名校”的历史就此终结,“成都东北部教育高地”正在崛起。“明年9月,这所学校就要投入使用了。”与西林社区安置房紧邻的便是一所占地约27亩的9年一贯制学校,原来规划为两个较小的学校,“北改”工程启动以后,成华区决定将两个相邻的学校进行整合,提升学校配套设施的水平。“不搞‘北改’,三五年内,是不可能看到这些亮堂堂的学校的……”居民陈晓芹感叹地说。
“这里以前是农村,到处乱糟糟、脏兮兮的,现在真的不一样了。”但实际上,成华发生的变化不止眼前这一点,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同步酝酿,这些变化与诸多陈晓芹般的成华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成华‘北改’片区公建配套水平很低,制约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加快配套的成华‘北改’的‘牛鼻子’,因此两年来成华区‘北改’配套启动项目多达240个。”成华区规划分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包括“北改第一签”的社区在内的青龙场辖区里,将系统配建学校、派出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内菜市场、绿化长廊、城市公园等配套设施,将改变北城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居环境,惠及居民60万,“未来,居民们就学、就医、购物、休闲都可以不出辖区,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从容。”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