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层新舰队升级成都经济 “转型升级”成为关键词
但龙泉驿无疑有些孤独:它的工业总量远超同圈层的“第二名”,增速更是遥遥领先。“根本原因是其他区县普遍主业不强、规模不大。”葛红林说。
去年5月,新都区区委书记徐富艺在一次中心组学习会上,特意对比龙泉驿与新都的工业发展状况。上世纪90年代,新都的工业增加值是龙泉驿的近3倍,而到了2012年,龙泉驿工业增加值变成了新都的1.76倍。究其原因,新都区有多个工业“支点”,机电、医药、食品、包装、家具、商用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但缺乏一支可与龙泉驿汽车产业相媲美的“劲旅”。
拓空间挖增量各区县多条举措共挑大梁摆脱“多而不强、全而不优”,破解工业园区土地存量严重不足的困局,成为二圈层的主要课题。
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各地争先恐后,“新兴”二字不断出现。青白江提出,力争到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以上。双流将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保税贸易、保税物流、保税金融租赁、保税商展等临空服务业,着力打造中西部最具竞争优势的临港自由贸易经济圈。
在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葛红林不无担忧:经开区的整车年产量逐步逼近达产,后劲从何而来?龙泉驿要在“整车”以外找增量,陈争鸣表示,今年零部件制造要扩产增效,力争规上汽配企业超过100家、主营收入突破300亿元;汽车后市场扩销增效,力争汽车服务业主营收入达240亿元。
工业载体拓空间——温江区正积极争创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将编制4.15平方公里新增空间规划,加快低效企业淘汰和闲置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成都汽车产业“一区四园”的布局构想,也给部分区县增添了新期待:从过去主要布局经开区,拓展为覆盖龙泉驿、新都、青白江和金堂,形成国际化、世界级的强大汽车产业集群。
新都希望走开放合作的路子:与金牛、成华合作,共建畅通发达宜人城北;与青白江合作,共推新青工业集中连片发展区建设,完善公路、航空、铁路物流多式联运体系;与彭州合作,建立农副产品冷链、加工、集散中心;与德阳、绵阳合作,提升发展重型装备、页岩气装备和机电制造业。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