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著作各类成都民俗一应俱全 不愧为“民俗百科全书”

2014-11-10 12:09:44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成都的钱纸,由于铁戳子打得很认真,不但钱印紧密,每一叠上的钱印还是打穿了的。要烧它,便得细心而耐烦地撕开。撕破了还不好,据说,烧化了是破钱,鬼不要。每每十斤一捆的钱纸,必须用相当多的人,撕相当多的时候。从前忌讳女人撕钱纸,说女人是阴人,与鬼同类,经手的钱纸,变不成钱,骗不了鬼;甚至说女人身上不干净,经手的钱纸有秽气,即使烧化了成钱,鬼也嫌脏。自从维新之后,越到近年,破除迷信、提倡女权的学说越得势。黄澜生对于烧钱纸骗鬼,已经有了怀疑,但他又说:‘不信鬼神可也。祭祀自己的祖宗,是儒家慎终追远的道理,说不上迷信。今天烧钱纸,即是古人化帛,只能说是一种礼节。”李劼人的这段话,不仅把成都人中元祭祖传统的演变介绍得清清楚楚,更是反映出成都人的传统孝道。

张义奇说,李劼人书中所写的中元民俗虽然是在晚晴时期,但其实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依然保存。“李劼人的书里面写过,从前的成都人对中元节特别重视,烧钱纸非常认真仔细,不仅祭祀祖先,而且还会在路边街头烧钱纸给野鬼。这样的习俗我小的时候都经历过,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十二,成都人就开始烧钱纸了,而且禁止小孩子下水玩,到了七月半当天,街边祭野鬼的人更是随处可见。”

说婚嫁

娶媳妇、嫁女儿自古以来都是儿女的人生大事,也是一个家庭盛大的喜事,老百姓不论贫富,都会拿出最大的诚意来用心操办。对于婚嫁,成都人自然也是尤其重视,而且规矩也不少。李劼人在书中不仅描绘了繁复的旧式婚嫁,新式结婚也叙述得极为生动。

在《暴风雨前》中,篇幅不小的旧式明媒正娶令许多读者难忘:“虽然是至亲开亲,而规矩仍半点不能错。依然由男家先请出孙二表嫂的堂兄孙大胡子——因为他原配健在,子孙满堂,是个全福人——来做媒人,先向女家求了八字,交给算命先生合一合。由算命先生取银一两,出了张夫荣妻贵、大吉大利的凭证。然后看人,下定。女家却自动免去相郎一节。这是头年十月的事。大家便忙着准备。因为说通了,不能像平常婚嫁,下定后还要等三年五载,方始嫁娶之故。然而女家还是照规矩推托了三次:第一次是姑娘还小,第二次是妆奁办不及,第三次是母女难舍。婚期择定了,请媒人报期。报期之后,商讨嫁妆,既是至亲,也就免去世俗所必有的争论吵骂。婚期前两天过礼,男家将新房腾出,女家置办的新木器先就送到,安好。而木匠师傅于安新床时,照规矩要说一段四言八句的喜话,也照规矩要得男家一个大喜封……”单从婚礼前的准备,旧式婚嫁习俗的复杂便可见一斑。

在《大波》中描述的则是新式婚嫁。“龙幺姑娘的花轿在左邻右舍、男女老少的好奇眼光之下,热热闹闹地、吹吹打打地、吆吆喝喝地,凭着八个头戴喜帽、身穿绿布短褂、前后心各绽一幅约摸冰盘大小、白洋布圆补子上有飞马图案的轿夫,四抬四扶,出了龙家大门。”主人公龙老太太的口中,更是把新式结婚说得明了又有趣:“新式礼么?我早晓得,你向我哈哈腰,我跟你拉拉手,上下不分,成个啥子名堂!”

张义奇说,在李劼人的作品中,婚丧嫁娶样样都描绘得极为详尽和鲜活,让读者仿佛有了身临其境之感。“除此之外,成都人中秋团圆赏月、春节送灶神、请灶神等等,不管是哪一样民俗,都可以在李劼人笔下找到。”

本文共3页 123
[相关:李劼人]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祝丹妮]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