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第三届研讨活动“解剖”川大附小
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第三届研讨活动11月18—29日在川大附小举行,来自北京、江苏、安徽等14个省(直辖市)的1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围绕“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创造生活”的主题展开了讨论。据悉,川大附小教育集团的53名教师向同行们展示了43节常态课以及10节“变革中的课堂”。
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第三届研讨活动以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为学校发展个案,通过“学校文化透视”和“课堂实证”剖析学校个性发展。据介绍,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以“公民素养教育个性课程”为聚焦点,形成了“课程生态、课堂生态、教师文化生态、保障力生态、组织力生态、领导力生态、评价生态”的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生态教育文化。
昨天,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全国知名小学数学教育家、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龙应华还分别作了题为《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中关村三小文化的思考与行动》、《化错课堂,求真育人》的讲座,一致强调学校要有包容的文化氛围,允许老师和学生犯错,在不断实践中提升。
川大附小已经试行多年的“模拟社会72行”就是“变革中的课堂”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校校长余强介绍,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搞一个名为“模拟社会72行”的大型活动:那一天,学生们模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职业,既模拟引车卖浆的普通劳动者,也模拟城市的管理者,通过在校园中自主运行,努力使学生们学会有爱心、有智慧、有社会责任感地生活。余强说,“模拟社会72行”的活动只有一天,但由于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有学科融合意识,活动的影响会贯穿在教学始终,“比如,语文课上会让学生练习写岗位竞选演讲稿,数学课上会教孩子们学习税率的计算,美术课学习海报设计,社会课还请来了专家做讲座……”余强强调,“模拟社会72行”允许学生尝试各种角色,允许犯错,“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纠正错误中才能取得进步!”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