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义工联爱不闲置·衣旧情深 爱心怎样汇聚到甘洛?
……
就这样,一个个问题被写在纸上,林兆祥仔细读了再回答,记者用这样的方式和林兆祥交流着。
除了林兆祥能说,其他人坐在一起,不停地用手比画着,虽然听不见,也说不出,但从他们不停用手在胸前比出心的手势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一片爱心,其实这无言的爱胜过千言万语。
捐完衣物走出大楼,4月的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林兆祥带着其他人走出了大门,记者跟随他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
用自强抗争不幸
东光小区错综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很容易让人迷路,“聋人之家”就在里面。
“ 聋人之家”在东光商城内,锦华路一段275号15栋附10的门牌号斜挂在墙上。“聋人之家”是这样的构成,从东光商城租来的三间铺面,外加中间的一条过道,过道上装起了塑料棚挡风遮雨。三间铺面两间是活动室,一间里面放着写字板、椅子等杂物,过道中间摆放着桌子和竹椅子。聋哑人们坐在一起,用手语比画交流,像一部无声电影,虽然条件简陋,他们却乐于在此度过时光。
“聋人之家”是67岁的林兆祥和65岁的范佩玲一手创建起来的,为何会想到要创建“聋人之家”呢?记者把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林兆祥看一个问题回答一个,一个个关于奉献,关于自强,关于爱的故事慢慢清晰起来。
退休前,两人都在成都民政系统的华民印刷厂工作,林兆祥是工厂残疾人协会的副主席,而范佩玲是该厂的生产车间组长,生产骨干。林兆祥因为游泳导致耳鼓膜出现问题而成了聋人,可以说但听不见了。范佩玲一岁半时发烧成了聋哑人,10岁时的一场车祸又让她失去了左手和左腿,面对如此噩运,范佩玲选择了自强,从小就学习缝纫、裁剪等技术,为以后谋生打下了基础。进入印刷厂工作后,虽然只有一只手,但她干起工作来认真负责,速度比正常人还快,很快就当了生产组长,手底下有20多个人,其中有聋哑人,也有正常人,范佩玲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受到民政系统的表彰。虽然林兆祥和范佩玲都遭遇了不幸,但他们都用自强向命运抗争,活出了同样的精彩。
退休后,林兆祥和范佩玲遇到了问题,除了待在家里竟然没地方可去,和正常人交流困难,但是他们又喜欢集体活动。这也让林兆祥意识到,不仅是他们两个,所有的聋哑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和正常人交流难,既说不出又听不见,必须要有个聋哑人自己活动的场所才行。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