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2014年第一季度GDP2320.2亿元 做强县域经济 夯实发展之底
创新驱动 向微笑曲线要效益
核心提示
县域经济是全省转型升级战役的前沿阵地,不少全局性的转型升级难题需要在县域破题。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线路图”全面呈现:将依照“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产业转型升级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从“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的转变,将是成都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的未来指向。
在双流县伟创力精密生产车间,24摄氏度的恒温下,工人们正操作着一台台精密仪器,他们正在为世界顶级电子产品生产精密模具。“我们的机具,每台都价值数百万,比奔驰宝马贵多了。”伟创力成都生产基地人力资源经理刘伏艳自豪地告诉记者,基地一线的生产工人,95%以上都是大学生。这里出产的高端精密模具,其误差被要求控制在“头发丝的千分之五以内”,代表全球顶级水平。
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启动一期工厂不到半年,便宣布在双流启动其在华的第二期工厂,并与其深圳基地互为补充,跨出了其全球战略的步伐。
就在这个园区内,像伟创力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不远处的成都飞扬科技有限公司,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面光波导芯工程化平台”车间,被专家称赞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
据悉,双流县重点围绕“一核心三主导一体系”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制药、高端制造业产业体系,占领产业“微笑曲线”两端。按照发展目标,到2016年新双流经济总量力争恢复到全域双流2013年的经济总量,力争到2018年在2013年新双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翻番增长。
培育创新体系,成为双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整体转型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作。在公兴镇华府大道旁,刚刚修建的电子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成都园)规划展示中心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背后不远处,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研究院主体建筑已经封顶,依托陈星弼院士智能功率半导体研发制造项目成立的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已完成注册,即将落地,实行大规模产业化。据悉,这个占地460亩的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由电子科大与双流县院地合作共同建设,目前已储备20余个项目。园区全部开发完成后,将能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入驻,每年产值将至少能达到200亿元,实现税收约10亿元。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