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捂紧钱袋子远离非法集资 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次性投入,每月返息、到期归还本金”,是大多数民间理财机构的操作模式,“每个月就像领工资一样”成为他们诱人的宣传语,也的确吸引到一些中老年人。60多岁的王大妈告诉记者,自己每月除了不到1000元的社保养老金没有其他收入,生活费都要靠儿女来补给,“我把我的五万块积蓄投进去,每个月多一份收入,就不给子女添负担了。”这是包括王大妈在内的大多数中老年人最朴素的想法,却被这些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民间理财机构钻了空子。
免费午餐背后往往是陷阱
据介绍,目前在工商登记备案经营范围为“从事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的公司当中,除部分公司按照核定营业范围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外,大多数公司主要从事资金中介业务,并且参与信用评估、资金归集、资金代偿等类金融业务。其中,一些公司设立门槛极低、注册资本小,从业人员大多不懂金融业务,不设投资门槛,模糊资金投向,借贷利率基本高利贷化,缺乏有效市场监管,潜在风险巨大。因此,民间理财公司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将给普通百姓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极大影响社会稳定。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蕴藏巨大风险,这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所有人都懂,但在‘高回报馅饼’面前,侥幸心理再次作祟。”据成都市民间金融专家介绍,这些理财机构企业募集的资金,有的用于投资项目,但也有的并未进入实体,而是再次流入资金市场。对于一些初次接触到各种信息的群众往往以为“掌握了前沿信息”,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警惕高利诱惑背后的高风险,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关:非法集资]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张娅娜]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拒绝高利诱惑 坚持理性投资”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警惕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的非法集资
成都市净化金融环境 让非法集资无处遁形
风力发电吹走2亿金 市民当心非法集资“高科技”陷阱

交8万每年返10%利息?成都这种“养老公寓”涉嫌非法集资
四川非法集资“流行”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等11种形式
四川省公安厅公布十类非法集资表现形式 开发商返租销售 大多资金链已断裂
成都个别担保公司理财公司跑路 锦江区发布金融服务指南 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 上篇文章:新津县就业局推新政扶持大学生创业
- 下篇文章:成都全域通关一体化建设 10月底前四川全省覆盖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