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邛崃市花楸村“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记者穿行在村内,古朴感扑面而来。在村域西侧,一条古道向远方延伸,成为花楸与油榨、火井、水口一带联系的重要通道。“花楸历史悠久,唐朝时期佛教就已在花楸广为流传,现存的唐代摩崖造像岩鹰寺就足以证明;宋代天宝三年(1035年)开始种植茶园,并开始制作手工茶,在宋《元封九域志》中就记载:‘有火井茶场(今邛崃花楸茶圃),邛州贡茶,造茶为饼,二两,印龙凤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觖’;从宋代开始,花楸人在此地开始利用竹木造纸,造纸业一度昌盛。后因康熙御封邛州花楸堰为‘天下第一圃’更让花楸之名闻名天下!”平乐镇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说到花楸村,至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古院落”。正因为花楸村种茶从而经济繁荣,一时间成就了诸多大户富贵人家,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家宅院、民俗礼仪、民间技艺等的繁荣兴盛。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花楸村众多古院落主要集中在半山腰上,且多数仍在使用。由于保存有限,现遗存的基本为明清时代的民居,其中最具代表的为李家大院。李家大院系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全部竣工于光绪末年,历时56载。“为了修建它,不少石匠木匠都终其一生在此营造。”据介绍,大院光是现存占地面积就有13000多平方米、房屋149间。“大院建筑风格为川西民居样式,采用传统的穿斗结构,结合台、梁、阁等建筑构件,均为木质材料。院内木雕、石刻等工艺精湛,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村内其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除了古院落、茶文化外,全村及相邻村皆盛产竹木,有曲径通幽的十里竹海长廊;纸文化亦凸显其历史文化底蕴,是一处现代人返璞归真、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相关:花楸村]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刘洪 杨华春] [编辑:成都热线
]

- 上篇文章:双流县棠湖东路一段店铺噪音扰民
- 下篇文章:郫县农科村萝卜干 20年了味道依旧 手推车前顾客排起了队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