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经济新常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5
民生优先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惠民实效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把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惠民实效,努力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突出要健全就业社保体系。成都市人社局局长张济环表示,要促进就业创业,服务发展大局。“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着重把握五个环节,即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业、小微企业,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研判;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
他表示,还要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挥好托底作用。“今年将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推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
市民政局局长詹庆表示,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我们要把握新常态下民政工作的新特点,树立新常态的新思维,创新新常态的工作新举措,回应新常态下的群众新诉求和新期盼。”按照会议要求,结合民政工作,他表示,下一步要坚持守住底线,守住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民生底线,织密织牢安全网。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的发展,加强以社区自治为重点的基层政权的建设,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城乡环境治理事关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正在扎实推进的“四改六治理”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成都市城管局局长杨洪举表示,成都市委市政府把“四改六治理”作为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常规常态工作,加以系统地规划和安排,这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他解释,“四改六治理”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民生工程。同时,在推动过程中吸引大量投资,其中既有政府引导性投资,也有社会资本投资,是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此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通过改造和治理,使城市形象、面貌、功能,业态得到有效提升,推动环境产生质的变化,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成都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表示,继续推进城市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工作,成都市域范围内,对市管河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金马河、沱江、江安河的治理工作。”同时,在水环境治理、推进水质量持续好转方面,2015年将完成200条河流治理工作,加强治理后河渠的长效管理,同时还要完成413条河渠的提升改造。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