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海外版 崇州农业共营制让土地“动起来”
任建忠告诉记者,作为股东的农民即便什么都不用做,一年每亩地就能有600多元的分红。假如像以前一样由农民自己来种,就算是老农“精耕细作”,每亩地的利润也超不过400元。当然,如果他们愿意参与到耕种的任何一个环节,例如插秧、收割等等,这些农民都可以领到时薪,一年下来也能有1.3万元左右,两种收入相加远超“各自为政”的种植模式。
规模化的土地经营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在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仓库,记者看到了插秧机、收割机、农药喷洒机等机械化设备。据介绍,农药喷洒机的喷管完全展开能有16米宽,因而一天就能喷洒300-400亩地;而育秧机可以将床土、种子、覆土按层叠加,整体打包安置在土地里,操作效率大大提升。
提升了作业效率,合作社便更有能力来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收益的提升。比如青桥村开设了烘储中心,为其他村产出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等作物进行烘干作业,从而收取作业费;开设了草莓基地、葡萄基地、油菜地里的休闲中心,发展起了第三产业的乡村游。另外,他们还实行了“鱼稻共生”的模式,让鱼在稻田捕食害虫、提供有机肥。这种做法既能保证稻米的绿色环保,又能通过养鱼提升附加值。
“事实上,这种模式的推行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允许我们进行大胆尝试,还为我们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比如我们职业经理人经常会参与农业局安排的培训,获得各种技术援助;而以‘职业经理人证书’为担保我们能向银行贷款50万元,一半的利息由政府补贴。”任建忠还提到,修建田间作业道、将过去每家每户的“小田”打通障碍物形成“大田”,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也都来自于政府的扶持。
(原载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5版)
[相关:现代农业]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