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

2015-11-28 22:17:02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四圣祠西街

谢无量存古学堂育英才

李豫川

蜀中文史学者谢无量在成都的故居位于四圣祠西街44号,建于民国时期,建筑面积747平方米,典型近代川西民居院落,主体为传统风格的四合院,门楼略带欧式巴洛克风格。

谢无量1884年出生在乐至县北乡金马沟一个富裕家庭,世代簪缨。父亲谢维喈,在安徽当过三任知县。谢无量9岁即能吟诗作文,10岁时曾写《咏风筝》诗——

“儿童心怀巧,剪纸作飞鸢。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天。”

小小年纪,却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和抱负。1901年,他在父亲的鼓励下,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班,与蔡元培、李叔同、邵力子、黄炎培等人互为师友,经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互相切磋砥砺,教学相长。

1909年底,受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新学的影响,四川改良派领袖宋育仁在成都开办存古学堂,四川提学使(即省教育厅厅长)赵启霖遂推荐谢无量任存古学堂监督(即校长)。他返川上任后,设理学、经学、史学、辞章各科;又增设地理、算学、医学、英语等。由于刚刚开办,学堂既缺图书,又乏资金,谢无量便与赵启霖协商,将已停办的尊经、锦江两书院的百万卷图书划归存古学堂接管。至于尚缺的中外名著,另安排存古书局进行排印。谢无量还多方奔走应酬,聘请各界名流如曾学传、吴之瑛、罗时宪等人来校任教。

存古学堂的这一建制为以后的四川大学奠定了基础。谢无量当时只有26岁,自知根基尚浅,谦逊地拜蜀学前辈吴之瑛为师,既做校长,又当学生,一时传为美谈。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从多方面培养人才,1913年,谢无量又想方设法将四川军政府枢密院的原址扩大为学堂校址,更名为“四川国学院”,恭推清末进士吴之瑛为院长,自己为副院长。因校舍不足,后又迁三圣街,还扩大至大慈寺。课程增加了天文学、工程学和地方志等。聘请了一批学界名流如廖平、曾瀛、李尧勋、楼黎然、杨赞襄、释园乘等三十余人。谢无量为延聘人才,多方奔走,席不暇暖。存古学堂和四川国学院为巴蜀学术界和新文化界培养了众多璀璨之星,如郭沫若、李劼人、周太玄、王光祈、蒙文通等,都是这一时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本文共9页 123456789
[相关:成都历史]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