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风情》系列纪念邮封 戴树良:聊寄一张“老成都”

2015-02-01 13:49:17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记:这些民俗表现的是哪个时期的老成都?

戴:我在画“老成都”栏目时,民俗画的题材内容定在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个时间段。但我画这个邮封,基本上集中在民国时期的民俗题材,后来还适当加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上世纪60年代的一些民俗内容。

成都现代节奏“快中有慢”

记:老成都民俗其实充满了美的元素。

戴:这套《老成都风情》邮封里,一共有三个系列,分别是“童谣”“童戏”和“民俗”。可以说每一个部分都很有意思,都充满了美的元素。比如“民俗”系列里有一个叫“打锅盔”。其实这个民俗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但是老成都“打锅盔”很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是,卖者将擀面杖在面板上有节奏地敲打,发出“咚咚啪、咚咚咚啪”的声音,以此吸引顾客。这其实就是传统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叫做“市声”。

用市声作为广告的例子在老成都生活中很常见,很多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充满了音乐的美感。比如卖“蚊烟”(蚊香)的就会唱一首特有的歌曲,不过很多传统的市声目前已逐渐消失了。现在还较为经常听到的,只有卖白麻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丁丁糖”,敲出那节奏独特的叮叮声。现在也有市声,菜市场里就有很多菜贩用扩音喇叭不停地重复菜价,但这些市声完全没有美感,带来的只是嘈杂。

记:民俗画中的老成都是怎样一个城市?

戴:成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城市,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近代工业也很少,具有非常典型的农耕社会形态。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两个非常典型的民俗文化,第一个就是茶馆文化。记得我小时候,长辈闲暇时就会相约到茶馆里去休闲。茶馆里很热闹,讲评书的有,唱川戏清音的有,掏耳朵的有……很多休闲娱乐方式甚至社会活动都是围绕茶馆来进行,花费很少,却能够安逸地度过一天。茶馆文化其实就是休闲文化的体现。

第二就是慢文化,因为没什么工业,农业社会里闲暇时间很多,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再加上成都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天府之国、水旱由人”,成都市民在生活中的紧迫感也很小,因此性格上也慢,很柔和。在休闲文化和慢文化交织下,形成了独特的老成都风情。即使在今天,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成都也是一个“快中有慢”的城市。这份休闲舒适的心态,其实还是老成都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本文共5页 12345
[相关:老成都]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吴亦铮]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