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金堂县竹篙镇从打工大镇到农业强镇
土地产权入股
农民有了财产性收入
已近春节,竹篙镇的街道上越发热闹起来。
这个著名的劳务输出大镇,背起行囊外出的人已是越来越少,回来创业就业的却是越来越多。一条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坡地上建起。厂房的土地,是该镇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集体建设用地,“房东”,则是该村村民。
这一举措,让曾经的“中国打工第一镇”再次焕发生机。
作为成都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改革试点之一,竹篙的园区以吸引回乡创业为主。操作上则是一次全面创新:抢抓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竹篙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选择在红观音、老虎寨村进行要素流动改革试点,由村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覆盖的农用地,均以一定价格折资入股,引进社会资金共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搭建了“产权入股,民主管理,公司运作,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创了集体经济组织直接供地建设工业园区的先河,使群众从一次性拍卖收益向以土地入股获得长期性财产性收益转变,解决了农民土地出让难以长久持续分享土地经营收益的问题,实现了农企双赢。
在具体的操作中,竹篙镇通过“三步走”的模式:首先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基础上,引导项目区农户以承包经营权等土地使用权入股组建了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保底+分红”的原则确保农户达到每年每亩1100斤黄谷的市场价值,分红另计、上不封顶;二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农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并搬迁获取用地指标,也可吸引用地指标入股或融资购买用地指标,公司按照用地指标归属支付相应股份红利或购置费用;同时建立“供地公司”,土地实物和用地指标分别折价入股到供地公司,供地公司再以多种方式分项目对外经营土地(入股、出售等形式)。
据悉,目前竹篙镇土地入股总面积1024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签约率已达96.5%,按照“我出地,你建厂”的建设模式,占地70亩的一期标准化厂房主体基本建成,已达成意向性入园协议企业24家,签订入园协议企业10家,正式入园企业3家,协议引进资金4.01亿元,已完成投资1.22亿元。预计一期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农民收益可达到4000元/亩。

- 上篇文章:锦江区补链强链做强产业集群 构建核心聚集区
- 下篇文章:成都火车站2015年春运临时候车厅正式启用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