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成都人的工资和货币 1910年四川全省人口5021.7万多人
铜钱与铜币、纸币
官铸铜钱称为“制钱”,为圆形内有方孔,戏称孔方兄。正面刊有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年号之“××通宝”;反面有清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及四川成都之宝川局铸造等字样。
宣统年间,每银一两可换铜钱一千四五百文左右。清末成都有许多钱店(钱铺),业务是以银子换铜钱。有的因“资本极微”,往往还兼售米油,不能汇兑、存放款项。兑换各种货币的“银市经纪人”,俗称“老大”。宣统元年官方普查户口时统计,当时成都“发有规则”(即执照)的“银市经纪”商铺,有49家共79人。
制钱很重,专门帮人背钱者俗称“老二”,每背千文取一二文辛苦费。清末成都“老二”帮人背钱,往往颈肩上背十来吊铜钱,其实不值10两银子。
民众生活商品买卖等零星小额支付,多用制钱。升斗小民和银锭、银元无缘亲近,过日子纯以铜钱计算,所谓“一文钱要捏出汗来”。
四川铸造铜币始于1902年,由成都造币厂造。当时仅铸当十(即一分铜币,价值相当于十文)及当二十铜币。后成都造币厂因铜缺乏,曾改铸二百铜币,市面流通较少。
清末流通纸币种类不多,数量有限。1891年至1903年,成都的四川铜元局,发行过100文至2000文面值的钱票。我收藏有光绪三十年锡良督川时,四川铜元局制钱票壹千文一枚,图案是威武双龙捧珠海波之上,票面宽阔,雍容富贵。
[相关:历史]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郑光路]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