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处安放的乡愁 不变的包容特质 成都街巷的历史文化记忆
在成都,有条街叫东城根街,此前还有一条街叫西城根街。城根,为何以这样的方式命名?因为清代成都建满城,命名者将北京的命名方式带到了这里,用以表明这两条街道与满城的位置关系。袁庭栋考证,“这在南方城市中仅此一例。”
成都有一条小街叫小淖坝。“淖”字来源于北方的蒙古语,也就是水泽之地。“南方城市街道中用‘淖’字的也仅此一例,这充分体现了成都文化的包容性。”
袁庭栋说,成都从古至今至少有5次大规模移民,特别是明末清初,多地的移民汹涌入川,铸就了成都人特有的包容。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成都过去有20多条街道以会馆命名,这些会馆,都是清一色的移民会馆,如至今犹存的陕西街、燕鲁公所街、江南馆街等。
时至今日,成都地名里以河、桥、庙等命名的街道比比皆是,红牌楼、红照壁、九眼桥、青石桥、洗面桥、小关庙、衣冠庙……这些地名,复原着古老成都的地理信息,讲述着成都2300多年的建设进程。
《成都通史》作者之一、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谢元鲁认为,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充分展现在地名中间,细数成都的地名,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的历史,感受历史中的无限风光。
[相关:地名]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