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坚:成都要变“大都市区”满足上班迁徙族需多建轨道交通
成都商报记者:我们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包括成都在内,是否已经进入大都市区的发展阶段?
赵坚: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化的发展阶段,包括成都在内。其典型表现是工业企业从相当多的大城市迁出,在大城市周边出现一些新兴城镇,形成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出现跨行政区划的通勤族。例如,目前每天有数十万居住在河北燕郊、江苏昆山的居民到北京和上海上班,成都肯定也一样。大都市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正在各地形成。
成都商报记者:现在成都也出现了很多上班迁徙族。对一个大都市区来说,通勤可能仍旧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您对成都有哪些建议?
赵坚:美国在1950年代界定了以县为基础的大都市区概念,邻近县及城镇成为大都市区组成部分的最低标准是,有15%的工作人口通勤到核心城市上班。美国主要靠小汽车交通实现大都市区的集聚经济。与美国相比,日本大都市区的人口密度更高,主要依靠轨道交通而不是小汽车交通支撑大都市区的运行,具有更高的土地和能源利用效率。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日本类似,只能实施集约型的城镇化战略,发展大都市区经济。成都要在自己的大都市区区域集聚多个中小城市,高密度的容纳数千万人口,就需要多建设通勤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支撑成都大都市区的运行。
[相关:大都市区]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辜波]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