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发改委开展粮食工作“亮点”记述 粮食“大数据” 数说成都粮食发展丰收年
【粮食烘干】
亮点数据
全市建成60个烘干中心,截至目前共完成了47个,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民生工程“杠杆”效益明显
带动企业农户自建烘干中心
粮食丰收之后,科学有效的存储成为了关键。“种粮户在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模式下,粮食存储完全靠露天晾晒,不仅耗时耗力,大面积的晾晒还影响交通,对粮食食品卫生产生也会有影响,有时候丰收时节正值阴雨天气频繁更是陷入了‘看天吃饭’的困境。”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解决成都市种粮地区“晒粮难,储粮难”的问题,成都市发改委于2014年就制定了到2016年全市建成60个烘干中心的总体规划,截至目前共完成了47个,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同时,这些粮食烘干中心在规模和设备上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据了解,每个烘干中心是按照日处理20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仓容2000吨左右的粮仓配置,满足4000亩,辐射10000亩,极端天气情况下甚至可辐射20000亩。粮食烘干技术和设备重点推广低温循环式烘干机的方案,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随着烘干中心在成都市主要粮食产区“落地开花”,带来的经济便利让种粮农民无不交口称赞。而与传统晾晒方式相比,成都市发改委从社会和经济效益考量更分析出了一组组更为直观的数据:在社会效益方面,2014-2015年烘干粮食142555.43吨,粮食损失减少8%,并可杜绝因阴雨或其他不良环境条件导致的粮食霉变发芽造成的大量损失,保证了地方粮食安全;在经济效益方面,烘干机烘干粮食比传统晾晒每吨节约160元左右,完全免除了传统晾晒方式导致的粮食被污染和粮食水分不均匀等问题,粮食品质得到提高。
而市发改委烘干中心建设所取得的良好效益,很大程度调动社会自建的积极性。“烘干中心能彻底解决农民晒粮难的问题,而随着这批烘干中心逐步建成运营,很多企业和合作社看到了粮食烘干直接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都纷纷开始自建烘干中心。”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和合作社自建的烘干中心已有6个,还有10多个在建,20多个正在筹备。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