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面人熊”熊家全用面团捏就百态人生
小面人里有大文化
随着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有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的光鲜,纷纷“半路出家”来学面塑也想挣口饭吃,但来得快也散得快。“没有那种从小培养的文化底蕴,就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深入了解。只是为了赚钱做这个,那么他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在熊家全看来,小小面人里含有大文化,民间艺人的修为也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的。
“就制作工艺而言,用于捏面人的面团需要充分考虑其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熊家全介绍,在制作面人时,首先要精选上等面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糯米粉、色素、盐、蜂蜜、热水等,不断搅拌均匀后揉制成团。然后将制好的生面团上锅蒸煮直至变熟后捞起,趁面团温度未完全冷却将其反复揉搓,使其颜色均匀,达到一定的柔韧度。塑形的技巧包括了用手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等。面人的制作工具有十余种,但都随手可得,如剪刀、木梳、滚签、润滑油等。
面人做成后会收缩,如果三五天后没有出现裂缝、干瘪,那么这个面人就能保存若干年形态不变。而面团是有保质期的,有些面保质期过了觉得扔了可惜,熊家全会就着过期的面做些作品,结果竟然创造了不少奇迹。熊家全拿出一个珍藏的罗汉头部面塑介绍道:“比如这个作品,05年做成,到现在为止十年了,我也只能做这么一件了。当时就是用的快被我扔掉的面,一开始做了全身,可是肚子瘪下去了,我舍不得丢,等我照着这个样子想要再做出一件来,却越做越吓人,完全找不到灵感。”熊家全对这个只剩头部的面人异常珍惜,多年来自己的许多珍藏都送了卖了,却一直舍不得这个罗汉面人。
谈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熊家全说:“凡是塑有骨骼的物件,不要说塑人,就是捏个猫猫狗狗,或者是捏条鱼,都需要真功夫。”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但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摸索出了关于形体的规律。“站七盘三坐五”,便是面塑业的一句行话。熊家全解释说,站着的人得有七个人头的高度,如果塑的是个驼背,也得有六个头高。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