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成都记忆 过年时节的科甲巷几乎是那时成都孩子的“梦工厂”
昨天偶然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在玩玻璃珠,我暗自心惊,似乎从玻璃的反光里看到了自己清贫的童年,相信40岁以上的人会有同感。那时,玩具是陪伴自己度过漫漫长夜的最忠实伙伴,再没有比玩具更能主宰一个孩子的灵魂了。因此,一种清贫的诗意与科甲巷紧紧相连,流淌在巷子里的诗意之光注定会照耀一个人的一生。毫不夸张地说,科甲巷的玩具市场,几乎是那时成都孩子的“梦工厂”。
“科甲巷上亮铮铮,玻璃灯照兔儿灯。”数十年前,科甲巷以卖“过年货”以及“耍玩意儿”的商铺为主,诸如“麻将”“纸牌”“狮子笼灯纸扎货”等,更多的是儿童喜欢的手工玩具,戏脸壳、萝卜枪,木制的关刀、长矛、响簧、提簧、冰铁洋号等等,五花八门,是成都小娃娃有了过年钱就蜂拥而至的地方。由于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非常吸引人,科甲巷被戏称为“玩具一条街”。
归纳起来有几大类:其一,动物灯具,如纸马、兔儿灯、龙灯、车车灯等。其二,面具,如笑头儿和尚、猪八戒、孙悟空、大花脸、王先生与小陈(1930年代电影中滑稽角色)等。其三,兵器,如关刀、宝剑、花枪、短刀、金箍棒、铜锤、连枪(盒子炮)、步枪、机关枪、菜油兵舰(以菜油灯对船体内的小铁盒及铁管加热,利用热空气排水的反作用推动小船在水中前进,当时算是相当新鲜的玩意了)、欢喜弹、洋火炮、冲天炮、地老鼠等等。其四,响器,如锣、鼓、年号、小号、响簧、地转转(儿)等。这些玩具虽无多大教育作用,但价廉物美,为儿童所喜爱,花钱不多,各取所需,十分抢手。
最扯孩子眼球的还是卖戏脸壳的店铺。硬纸壳做的大头娃娃、笑头儿和尚、孙悟空、关公等挂满檐前和店内,那些戏脸壳染得花花绿绿,再涂上一层桐油,光亮鲜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大的如大头娃娃,戴在头上如一个大南瓜,小的如孙悟空,扣在脸上立即生猛活跃,犹如变了一个人。小孩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店铺前,嚷着要买关公,要买笑头儿和尚。店主一脸灿烂的笑,忙得不亦乐乎。孙悟空的脸壳当时价格,相当于人民币一角;而有木架支撑的大型纸马,孩子还可以骑上去,卖价达一块银元,只能让大多数娃娃干瞪眼。
今天,这些玩具已很少见到,但我还是怀念过去节日的美好时光,就像意大利诗人但丁所发的感叹:“细心品味童稚岁月里的情感与行为,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有些虚幻,所以,我不便多说什么。我会将许多曾经发生的事忽略,只珍藏下我记忆中不能忘却的事情。”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