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花瓶”瘦身 产业路宽
丁佳谈到了公司的顾虑,“温江的农家乐够多了,转向做乡村旅游的苗木公司也有很多,我们算是行动得比较慢的。为了避免跟风,我们四处调研考察,去看了一些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下一步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项目。”丁佳说,“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作为一家做园林工程的公司,项目里会做出园林的特色。”
号称“西南桂花王”的同立园林,较早进行了供给侧改革的尝试,开发出许多桂花衍生产品。“目前我们正在对前期开发的桂花茶、桂花红糖、桂花干花、桂花酒和桂花香水进行全面升级。”公司总经理祝鸣川告诉记者,前两年他去台湾考察后,发现市场上桂花衍生产品十分走俏,这才醒悟过来,“桂花过去单纯用于观赏却未开发利用,简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他们公司正在研制将桂花与发酵茶结合的产品,主推桂花乌龙茶和桂花普洱茶。“以后这些产品都将摆放在我们的体验中心里。”谈起正在打造的体验中心,祝鸣川说,体验中心也将具备接待游客的功能,同是发展乡村旅游,丰富的桂花产品将使这个体验中心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所在。
记者手记
独辟蹊径 满足需求
不仅仅是温江,成都市花木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涌现出的亮点不胜枚举,令人可喜的是,供给方大都理性地分析了市场,考察了消费者的需要,都想要独辟蹊径,打出自己的特色牌,而非一拥而上,跟风而为。相信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以创意农业和健康生活为发展理念,将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和成都平原人文自然要素融入花木种植及全产业链发展中,成都市花木会衍生出更丰富的产业形态,全方位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根据四川省花卉协会的数据,成都市集中种植绿化苗木的前四名区(市)县分别是:温江,20万亩;郫县,10万亩;都江堰,10万亩;崇州,10万亩。温江花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是这些区域的缩影,从采访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原来的花木种植销售者,其中许多已经在努力打造赏花经济,在赏花基地建设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开展花卉、水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以赏花基地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将基地变景区。而成都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游客9519.18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9.75%,贡献近五成;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0.06亿元,同比增长24.25%。这也为花木产业向乡村旅游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