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直行待行区效果好运行时间调整为7:30-19:00
2015年1月至今,成都市中心城区陆续在八宝街路口、牛王庙等21个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有效延缓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每小时平均通行能力提升10%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左右,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昨天,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仅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7:30-9:00、17:00-19:00)实施,从3月10日起,成都交警将对“直行待行区”的运行时间调整为7:30-19:00的全白天时段运行。同时,为全面推广“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力争早日“成线、成网”,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成都交警梳理了80个具备条件的路口,今年将再选择20个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进一步提高路口精细化管理水平。
直行待行区效果好
通行能力大幅提高
据市交管局科规处民警介绍,经过成都交警对21个“直行待行区”路口交通组织模式的现场流量统计和仿真模型论证,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40米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3%左右。以西大街一线(人民中路至西门车站)为例,该路段的八宝街、北巷子、西门车站3个路口均设置了“直行待行区”,高峰时段出城方向的平均车速从14公里/小时提升至16公里/小时,行车速度增幅约14.3%。使路网通行能力得到提升改善。21个路口均为传统堵点,设置“直行待行区”后,路口通行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路网通行能力实现了无增长改善。在2015年至2016年2月全市新上牌汽车77.2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378.3万辆,红星路、川藏路以及地铁3、5、7号线路同时开工的情况下,通过采取设置“直行待行区”、强化“以静制动”、开展“治乱缓堵”等组合拳,中心城区路网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15公里/小时,拥堵持续时间、拥堵路段没有明显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没有进一步恶化。


- 上篇文章: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羊肚菌制品首次出口瑞士
- 下篇文章:成都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