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科普示范县花落成都五个区县 科普“范本” 何以示范?
高科技大棚的天价收入从何而来?“全靠这层膜。”该公司负责人边说边翻开土层给记者看,原来土壤的下方有一层清晰透亮的薄膜,这就是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凝纳米膜栽培技术,在根系和土壤的下方垫一层膜,膜下输送营养液,拥有纳米级细孔的膜能将营养液中的养分吸入膜内,同时阻挡分子体积较大的病菌进入膜内。“这样,西红柿的根就能完全隔绝污染和病害,并且不需要任何农药和其他肥料。”
“小到一个西红柿的种植,折射出科技的力量。这也是新都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其中一个举措。”新都区科协有关人士介绍说:“自1999年以来,新都始终保持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此次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中,新都区形成了以‘五大工程、三大建设’为核心的‘5+3’工作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普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在新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与重点产业创新能力挂上了钩,新材料、食品、轨道交通等“1+2”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位于新津县工业园区的成都三益新材料公司,由于采用了涂布法中温复合的新技术,三益新材料公司每分钟可以生产6米的挠性覆铜板,生产效率是同行业企业的2倍以上,总成本却只有日本新日铁同类产品的1/3。
科普工作的有力推进,促进了产业之花的绚丽绽放。但是科普工作本身,又如何有力有序地推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一些区县不仅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还将科普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从经费、人员、考核等方面加以落实。
比如,郫县就按照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将科普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期拨付到位,并做到逐年增加。2014年,预算科普专项经费129万元,人均达2.45元;2015年,预算科普专项经费139万元,人均达2.6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市前列。同时,各镇(街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落实了不低于年人均5元的科普专项经费。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