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堂》诗刊创刊号 梁平:愿成都成为文学的“草堂”
对话
《草堂》横空出世,要给诗歌奉上一份尊严
让成都文学打破圈子抱团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长期担任《星星》诗刊主编,如何看待成都的文学现状?
梁平(以下简称梁):作为西部排名第一的国际大都市,成都本身就具有延续至今的2000余年文脉,哺育出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周克芹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同时吸纳了众多优秀的四川作家定居,诗歌、小说、散文、影视的创作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注意到,全国各大省会城市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省作协与省会城市作协之间极少联系和交流。省作协着眼于全省文学,反而有意无意忽略了眼皮下城市的文学发展!我当选为成都市文联主席以及作协主席后,首要工作就是整合省市文学资源,让省市两级作家抱团发展,形成巨大合力。
记: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第一,成都文学艺术界尤其需要抱团发展。但多年来的状况是,各个门类之间从不搭理,老死不相往来。我提倡要有学习别的门类的胸襟,学会欣赏别的门类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们还缺乏一种赞美别人的情操。文学、书法、摄影、舞蹈、美术等门类之间,具有广阔的互补性,只有如此,一个人的格局、胸襟、视野才能打开,对撞生成一种崭新的城市文化蓬勃发展格局。我更期待一种“打通”的努力,不但可以实现抱团发展,更可能出现“通才”式的文化人物。所以说,相互学习是一门我们要重新操练的功课。
第二,协调省作协、巴金文学院与成都文学院的合作关系,打破小圈子,提倡大协作。比如2016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七届)签约作家及作品招标,除成都各区市县文联积极推荐外,广大作家、作者踊跃参加,四川省内如绵阳、南充、达州、雅安、巴中等地作家也积极参与,还有重庆、云南、福建、陕西、台湾等作家报名。此外,中国作协的创作基金重点扶持项目,我们推荐了龚静染、陈新两位成都作家成功申报,其目的就是让成都作家在中国文坛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呈现。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