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世纪前的成都老照片 皇城:蜀王府的楼起楼塌
明代的蜀王府位于成都大城之中,规模极其宏大,分外、中、内三层。
外城城垣又称萧墙,高一丈五尺,周长九里。它北起今羊市街、玉龙街,南至红照壁街,东垣沿今西顺城街一线,西垣沿今东城根街一线,竟占去了当时成都城的五分之一。萧墙有四座城门,东体仁门,西遵义门,北广智门,南端礼门。端礼门前,金水河潺潺流过,三座石桥横跨其上,每座桥又有三个桥洞,桥南塑有威严的石狮,即所谓“三桥九洞石狮子”。城外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砖影墙,长二十余丈,高四丈五尺,人称“红照壁”。这也是今日红照壁街得名之由来。
中层城垣称砖城,高三丈五尺,周长五里。城下掘土为壕沟,成为护城河,又称御河,即今日东御河沿街和西御河沿街的来历。御河河堤内垒青石条,外砌红砂条石,极其牢固。御河是蜀王府浩繁工程的第一步,它内连宫内的摩诃池,外接金水河,建造王宫时用于运送建筑材料,完工后则可运送生活物资——古代工匠的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
内层为红墙,墙内即是宫殿区。从南向北,依次是承运殿、前宫、中宫、后宫、圜殿、存心殿,共计有房屋800多间。
内墙与中墙之间,则是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皇家园林。名列闽中十大才子之首的曹学佺,曾任四川右参政、四川按察使,万历末他在蜀王府花园见识了水碧花红、绿荫遮日、曲岸回风的美景后,留下了《蜀府园中看牡丹》一诗。
锦城佳丽蜀王宫,春日游看别院中。
水自龙池分处碧,花从鱼血染来红。
平台不到林间日,曲岸时回洞口风。
尽道今年当大有,何妨行乐与人同?
诗中的龙池即摩诃池,当然彼时规模已远不如后蜀皇帝孟昶时。“鱼血红”为四川牡丹中魁首,作者从花名展开想象,以鱼血极写其鲜红艳丽。
[相关:蜀王府]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石氐]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