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科技增收稻田养出黄辣丁葡萄限根产量升
“黄颡鱼是新津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成都市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养殖成功,对我们发展特色水产,丰富市民菜篮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津县农发局局长高翔告诉记者,稻鱼共生是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但一般都以草鱼、鲤鱼等大型传统家鱼为主,而黄颡鱼个头较小,对水质、养殖环境和溶氧量等要求都更高,因此今年该县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利用30亩稻田进行科技攻关。据杜军介绍,由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专家们首先比对出适合共生的水稻品种和黄颡鱼品种,养殖过程中严密监控,一旦溶氧量不足,还需增氧。
“稻田里养黄颡鱼,不能用农药化肥饲料,全靠生物链的调节,不论是体色还是肉质都跟野生的非常接近”,记者看到,目前稻田里的黄颡鱼已长到了接近10厘米/尾,预计再过两三个月,就可达到15克/尾的最佳上市标准,预计每公斤的塘边价将达到30元左右。
限制葡萄树根
葡萄产量提升
根深叶茂,深耕施肥……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耕文化,可是,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专家在新津县的试验却发现,这并不一定绝对正确。在新津县安西镇龙藤庄园,记者看到,一株葡萄树的树根被槽沟或者箱子限制了起来,但这株葡萄却枝繁叶茂,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果粒饱满,晶莹剔透。
据省农科院研究院刘晓介绍,葡萄是一种多年生的果树,如果根系过深,幼年树容易徒长,花芽不易形成,花穗相对较小,对早期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而深翻地、广施肥,会使根系分布无规律,施肥带有盲目性,也会导致着色不良品质较低;同时南方雨水多,根系过多还会导致糖分含量低,甚至导致裂果发生。
“你看,我们根系长多大,跟叶面都是有比例的,每平方米叶面只需要25-30L根域容积,这样可以使根域容积内有机质含量至少在20%以上”,据龙藤庄园负责人卓建川介绍,今年采用这种技术后,他庄园内的葡萄不仅产量提高了,品质普遍提高,据初步估算,平均每公斤葡萄的价格比其他的普遍高了1—2元,整个庄园1000多亩葡萄,今年共产出优质葡萄200万公斤,预计增收200万元以上。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