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北京成功首演
央地联动
再创作力求完美呈现杜甫精神
据记者了解,目前《寻找杜甫》已被文化部列为2016年国家院团作品展演首演剧目,这是中央民族乐团和成都乐团继2014年联袂演出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锦城丝管》后再次合作的大型项目,也是成都市文广新局2016年的重大艺术项目。
为了让作品呈现更加完美的效果,昨日上午,该剧的首演研讨会在中央民族乐团举行。主创人员、中央和成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易立明表示,音乐剧场是音乐为主,充分运用一些视觉表现,让整个舞台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效果。同时《寻找杜甫》更是让所有人对中国传统器乐有了全新的理解。易立明导演在对28个格子的运用这样阐释道:“第一层为打击乐器、第二层为弹拨乐器、第三层为吹管乐器、第四层为声乐表演,这种立体的呈现方式,把民族乐曲演出的姿态清晰呈现给观众。每个格子除了装饰作用还是一个扩音器,最大呈现乐器的原本音色。”
中国艺研院科研处副处长、古典文学博士后杨明刚对这种表现形式也格外赞同。“天然的亲切感,样式新颖,不落窠臼,完全展现了民族乐器的特点。”杨明刚说。原《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在对剧目创新肯定的同时,认为在整个作品的风格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四川或者成都音乐的元素。
作曲梁仲祺在阐述该剧的主题时说:“《寻找杜甫》是以大型的民族乐团为表演载体的民族管弦乐套曲,是器乐、声乐、诗歌吟诵的综合舞台呈现;是多部民族器乐协奏曲的集合,力图表现民族乐器的特点和优美,以及民族音乐所蕴含的审美意境。”编剧王爰飞也强调,该剧重在体现杜甫的情怀和思想,“寻找”重在寻找杜甫的精神,让现代人重新感悟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
“立意深远、角度独特、技艺精湛、色彩斑斓。”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对《寻找杜甫》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敖昌群也对服装、舞美、灯光等各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
本报记者 王嘉
特约摄影 官德伟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