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画院长征路采风创作作品展 笔墨丹青展现伟大长征精神
■采风
回望历史
认知现在
思考未来
成都画院院长、成都市美术馆馆长王民平告诉记者,今年4月,画家们兵分3路,从成都画院出发,开启了重走长征之路的漫漫行程,从伟大起航的名城瑞金,到走向觉醒的南昌古都;从山青水秀的榕江小镇,到气势恢宏的赤水险隘;从通往胜利的会宁旧址,到黄天厚土的延安老区。“斗争的生活使人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人醇化”。一路上,画家们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物,同时,用心灵去领略着长征的气魄,去感受着长征的精神,去捕捉着长征的灵魂。满怀深情,饱含激情,把所有的能量和语言,都汇于笔端,留于纸上,创作出了一批,既具有历史厚重之感,又反应时代精神的佳作。
张文源《红军过草地》184×300cm布面油画2016年
据了解,这次组织艺术家进行采风,是沿着长征路进行的艺术再实践、再思考的活动。艺术家们沿着先辈们浴血奋战的长征路,探寻这个国家的艰辛来路,用今天的艺术眼光去验证、发现、记录那些历史的细节和山水的真实,用作品去表现、再现、传播这种真情实感。这个行动本身就具有体验艰苦、认识艰苦的意义。创作的这些作品,也因此超脱了一般的作品创作意义,而成为磨其心智的一种介质——让更多当下的人通过作品去了解历史的艰苦卓绝,去思索、决定来路的不怕困难,是让创作者和观者都通过作品回望历史,认知现在,思考未来。
■作品
真实展现长征沿线今日风貌
高晓笛《川北记忆》86×110cm纸本设色
袁吉中《我们一道成长》31.3×45.7cm黑白木刻
邓乐《走泥丸》113×65×75cm红砂岩1994年
据王民平介绍,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李焕民、叶毓山、邓乐、张文源等多位艺术家的艺术精品,联袂参展。展出的50余名艺术家共计100多件作品中,分别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长征之路所蕴含的风物、历史与伟大精神。“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画家们将用作品,为观众讲述着一段段动人至深的故事,引领着人们,真切地去感受那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峥嵘岁月。“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总结经验,继续前进。今天,我们只有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宏伟篇章,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