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日报《苗地》暑期征文迎来投稿热潮
品味四川塔
去过东方明珠的游人,无不被其娇艳的身姿所吸引,无不为那璀璨的华灯所惊叹;但在中国的西部,西部的腹地,在云雾缭绕的西岭脚下,在千年古城的东翼,在锦江拐了弯一个的地方,在灯火阑珊处,也有塔一座……
相比于东方明珠的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四川塔更显的冷冷清清凄凄戚戚,可谓是无人问津。行走在塔冠上,地板的薄灰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足迹;窗外灯火稀稀疏疏,我在塔冠寻寻觅觅;着塔上的餐厅中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琳琅满目,价格低廉却门可罗雀;忽然瞧见人影,以为遇见知己,却未料仅仅木板一支。
盛上红酒一杯,踱到窗边冥思,登塔者以何少乎?瑟瑟秋风吹,塔在摇晃,我的心,也在摇晃……
这座塔落成于21世纪伊始,是四川新世纪的高标,是这座千年古城新希望的灯塔,饱经十余载寒霜,无论是“5·12”还是“4·20”都未曾撼动过这座塔一根毫毛——猛然想起塔的历史,含泪的瞳中莹光一烁——
地震的威力是那么大,大半个中华大地都被撼动,纵然在千里之外,也有许多建筑倾侧,而身在成都的此塔,在撼天动地的强震面前一砖一瓦都未曾掉落,坚毅如此。这般坚强,这般坚毅,不正与成都人、四川人一样吗?地震也许会震,震了,四川人可以手挽手撑起幢幢倾覆的高楼。洪水也许会涌,涌了,四川人可以肩并肩筑起一座座拦洪大坝。巴蜀的历史上从不缺少灾难,即使是天府之国,锦城乐云,灾难来了,四川人可以心连心连起一条条爱心的绳缆;这座塔的坚韧不拔,正应对着四川人民的坚韧不拔,齐心协力,万众同心,而那无人问津的玉盘珍馐,是四川塔为远道而来的四方友人所准备的,也可以说,这座塔的热情好客,正应对着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而这般坚毅,这般好客,这般热情,正是土生土长四川人的骨子里所拥有的。
一座城市有了这样的灵魂,就不需要任何一座建筑来诠释。这样的灵魂遍布四川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游客都不觉得稀奇了。东方明珠像闪耀的钻石一颗,而这座塔,实而不华。
四川塔的塔冠恰似盖茶一碗,四川人将这碗盖茶高高敬起,敬向全中国,全世界,里面盛满了这里人们的坚毅,这里人们的热情,这里人们的灵魂……
真的,直到现在,我还能隐隐嗅到这清纯的茶香…… (成都市嘉祥外国语锦江校区初2018届6班 竹建宇)
嘉宾点评:
小作者这篇文章值得细细品味,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让这篇文章有了更多的内涵。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四川塔象征着坚毅、热情的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热土上,用自己的勤劳与勤奋,将四川这块沃土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