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客栈成旅游住宿业新“蓝海”宅在成都过大年
访 专 家
主题客栈既要彰显个性化的元素 也要关注经营的可持续性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刘丹:
主题客栈在成都是否具有发展潜力?
从成都市场角度来看,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旅游住宿业要进一步发展,必然朝着特色化方向努力。从政策上来看,去年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鼓励发展主题客栈,对新达标的主题客栈(精品民宿)将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这对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旅游消费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为规范主题客栈的建设,成都也研究并制订出台了评定标准。因此,我认为在成都发展主题客栈具有很大的空间。
未来主题客栈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对传统的星级饭店带来冲击呢?
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主题客栈和传统饭店虽然在客源市场方面有竞争,但其特点又决定了它们的互补性。星级饭店在硬件方面要求更严,客人在这方面的预期自然更高;而主题客栈重在彰显个性化的元素,客人在这里是想找到一种文化氛围。同时,也可参考星级饭店现有的标准化评价体系,让主题客栈也具有高标准的硬件。
主题客栈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借力现有的地域优势资源是主题客栈建设的重中之重。文化特色彰显、主题元素切合消费者心理诉求是主题客栈最终为市场所接受的首要条件。除了彰显个性化的元素,主题客栈的经营者还应该关注客栈的可持续发展。能持续经营的主题客栈更像是一个整合资源的平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住宿,还有文化的体验,比如开发文创产品。这不仅仅是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出现,而更多的是给客人带来精神的享受。在主题客栈中,客户不只是为产品和服务付账,更是为自己的体验买单。
在设定主题元素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精准文化主题,这要求建设者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性,从宏观上把握酒店特色;二是彰显文化内涵,在酒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充分体现文化特性;三是提炼文化符号,要寻找最能代表主题文化的符号和元素;四是创造主题产品,包括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等,延长酒店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程怡欣 摄影 朱大勇 实习记者 张青青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