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文建:青龙场 成都年
记得当年离过年还有十多天时间,鞭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惹得人心里发痒发慌。为了省下一两角钱买更多的鞭炮,我曾经从青龙场到文化宫去买鞭炮,十几里路都舍不得坐一角二分钱的公交车,硬是甩半天腿去,买了鞭炮又兴致勃勃地甩腿回来。那时都是那种筷子头大小的电光鞭炮,用花纸裹的,放起来声音清脆。我们放鞭炮都是用手指掐着鞭炮屁股点燃,直到引信快燃拢了才朝天上甩去。鞭炮在空中炸响,闪烁着蓝光,显得有声有色,十分刺激。有时引信燃得快没甩赢,鞭炮在手上就炸了,把手指都炸得木半天。
大街小巷卖响簧、花花绿绿的小玩具的艺人也多起来,到处都围一大群人,叫声口哨呜呜哇哇声不绝于耳。隔壁的陈家张家开始炒沙胡豆了,是用那种制过的油沙,油黑黑的发亮,晚上能听得到隔壁传来“哗哗”铲动的声音,飘来阵阵炒货的香味,我们很是羡慕。第二天,隔壁的小娃衣服包里装着泡酥酥的沙胡豆就来显摆,满口喷香。
青龙场赶年前的最后一场,街上是人山人海,鸡鸭鹅乱叫。母亲多早就背个背篼去赶场,到中午回来,粉条、木耳、黄花、海带等装了大半背篼,还不忘了买些炒花生沙胡豆水果糖之类的。
这时候更多的人家则是忙着推汤圆粉,那时没有机器磨粉,都是用石磨人工推。一张长条凳中间打个方孔放石磨的木心,长凳上一头坐一个人就开始推磨子,一边推一边连汤带水地舀泡好的米倒进磨眼里,长凳下放一口大锅接米浆。家家都在推汤圆粉,磨子都不歇气,这家完了那家又接着。母亲提前就按比例把糯米和饭米泡好,张家的磨子一直排到晚上。我和哥把磨子抬回来,磨完米粉已经快半夜了。把米浆装在布口袋里挂在屋檐边吊干水,就可吃到香甜的汤圆了。
过年的头天晚上,母亲就开始洗腊肉煮腊肉,我们烧火洗菜,准备明天的东西,一家人大呼小叫,忙得不亦乐乎,已经能听得到年在外面兴奋的敲门声。其实相对于过年,我更喜欢年前那段短暂的幸福等待。



- 上篇文章:节前市场年味浓 成都两大批发市场备货忙
- 下篇文章:成都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进行大规模城市绿化增量提质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