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以上
《规划》要求,成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综合效益提高的发展动力。
根据《规划》,打造农业“天府品牌”是“十三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将围绕提升成都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分层次、类别培育农业天府系列品牌,促进产供给结构向中高档转变。到2020年,农业“天府品牌”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国家级品牌超过110个,“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1410个。
《规划》强调,“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推动农业农村双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和推动农业农村投融资创新,不断强化改革动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在推动农业农村双创方面,将积极搭建农业双创平台。支持高校院所、区(市)县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加快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以菁蓉镇现代农业双创中心为核心,汇聚农业双创资源要素,构建链式孵化机制,搭建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大平台。支持建设农业领域创投基金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50个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50个以上。
同时,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农业共营制”、土地联合托管经营、“大园区+小农场”等多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力争到202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
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推动农用地综合整理和耕地质量提升方面,《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着力改善农用地的综合应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达到49.74万公顷,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6。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