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建议: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 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
建立网络布局模型
精准预测客流以优化换乘设置
在《关于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建议》中,罗霞提出: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要考虑城市格局,建立网络模型;精准预测客流,优化换乘设置;加强安全监管,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后评估,推动可持续发展。
罗霞建议,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核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情况,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实现城市中心城区与开发新区、卫星城市的有机协调,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塑造作用。同时,采用网络布局模型对轨道交通站点的选址进行研究,构建轨道交通优先的地区组团综合体,增强线路及节点的服务导向性。
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对换乘站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精准预测客流,优化换乘设置,“可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客流分析预测技术进行结合,进行精准的客流信息采集和预测,为科学规划建设及运营提供支撑。”此外,还需在慎重考虑换乘站对整个网络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其选址、规模、空间布局等协调问题,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既要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慢行交通的接驳设置,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也要考虑P+R(停车换乘)等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衔接模式。”罗霞表示。
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发展,顶层设计是基础。对此,罗霞提出,加强安全监管,强化顶层设计,“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运营企业共同参与,建立有关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促进建设环节和运营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同时,在这其中,安全监管部门、施工部门、运营企业应该分别在安全发展、现场安全管理和预案演练等方面,做好安全和风险防控工作。”
“轨道交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要形成项目评估机制。”罗霞建议,需深入研究新线开通与既有轨道交通网络的相互作用,明确新线发展模式和重点任务,追踪线路客流培育周期,建立运营补贴、合理票价、监管考核等长效保障机制。同时,深入研究轨道交通网络对周边用地和城市格局的影响,为后续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城市远期规划提供前瞻性意见。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公交优先宣传引导,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李霞





- 上篇文章:迪玛希“体验中国”扯眼球 成都魅力再次绽放
- 下篇文章: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初赛答辩在郫都区举行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