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诗?学者:或与年龄、性格有关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诗人之间互相赠诗、写诗其实是“一个大的传统”。“文人之间,大家很渴望表达一下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包括对某个人的见解。但回复不回复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举例称,如果后辈给前辈写诗,“就不完全是你写一首我就要回一首”。“唐代这样的情况不少,像李白和孟浩然就是这样的关系。”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李白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赠孟浩然。”但就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孟浩然鲜有对李白的回赠。
“而孟浩然对张九龄又类似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因为张九龄又比孟浩然大上十几岁。孟浩然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送给张丞相,希望张丞相对我如何如何。”蒙曼说。
因此,杜甫和李白间的诗文往来也“属于这种情况”。“李白明显比杜甫大,李白成名明显比杜甫早。杜甫当年是非常崇拜李白的后辈,所以他当然给李白写的多,李白回他的少。”
但同时,蒙曼也强调,并不能据此就说杜甫是李白的“粉丝”。“我认为他们俩是真诚地讨论。杜甫在精神上从来没有矮化过自己。他在给李白的诗中写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要讨论文章。而且他跟李白的文艺见解并不一样。李白自喻为谢脁,杜甫却认为他更像庾信和鲍照。杜甫远比一般的粉丝要深刻。”
戏剧中的李白形象。中新社发 苏丹 摄
此外,蒙曼还指出,性格上的差异也在诗人交往中有所影响。
“李白是一个飘飘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间的少,当然看到朋友也会少一点。他一直在自我表达,像‘我是多么伟大’、‘别人应该怎么重视我’、‘他不重视我他怎么不对’,另外就看神仙过什么日子,要跟神仙一起遨游世界。而杜甫更关注人间现实,两人有某种精神上的鸿沟在。”她说。
[相关:李杜] [来源:中新网] [作者:宋宇晟] [编辑:成都热线
]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