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人才磁场”效应日益凸显为各类人才提供充足“用武之地”
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速打造“人才磁场”
近期,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博士正致力于加快引进国外高层次研发人员。作为“国家”特聘专家、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成都市“人才计划”特聘专家,陈元伟曾先后前往瑞士、美国求学与工作,并曾在雅培制药、拜耳制药公司担任研发与管理高管。
回蓉创业后,陈元伟见证了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3月,由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理委员会、成都海创药业等共同建立的天府国际生物医药诺创研究院揭牌成立时,陈元伟表示,“力争在未来5年引进5个诺奖得主或院士团队项目来成都落户。”在他看来,成都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众多优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丰富的人才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高端人才“西南飞”,今年7月13日,高新区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的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
“具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与国际接轨的政务服务环境、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将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注入持久的动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已逐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产业特色领域,生物服务、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辅助产业也正在加快聚集。
为加速打造“人才磁场”,吸引更多人才来蓉创业就业,上个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创新要素供给 培育产业生态 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涉及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能力、数据资源支撑、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生态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新政50条”发布后,成都市还陆续出台八个配套政策和系列实施细则,确保50条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而为了让归国人员就业创业无后顾之忧,成都市在工业领域也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出台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在创新、市场、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








- 上篇文章:ALBION奥碧虹盛大入驻新光天地重庆
- 下篇文章:成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