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玉林打造最美志愿服务街区 开展志愿服务示范提升行动
群众化参与
互助服务更接地气
前几天,80多岁的王瑛华婆婆又收到了社区志愿者们送来的蛋糕杯。“这些年轻人真有爱心,堪为青年人的楷模!”王婆婆一边吃着蛋糕,一边夸赞志愿者们。
值得一提的是,王婆婆夸赞的志愿者都来自街道社区本土培育的居民互助服务组织,而这样的服务组织远不止一个,还特别接地气,服务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玉林北路社区老年志愿者成立了“银发联盟工作室”, 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征集老人志愿者,组建老人互助大家庭,采取年轻老人为年长老人提供上门聊天、日常陪伴等服务的模式,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黉门街社区开展的奶奶厨房项目,最初是由社区居民骨干刘道笠创办,一个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做饭送餐服务的项目,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受到感染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时间开展院落环境打扫、慰问低保群体各类公益服务
同时,在志愿服务提升中,在辖区打造了18个文化聚落,构建文化志愿服务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玉林上横巷,打造了蜀绣微博物馆;在玉洁巷,打造了院子文创园和剪纸微博物馆;在黉门街,打造了黉门75号和子非书院;在玉林西街,打造了大师传承堂;在临江西路,打造了森林书吧。今年来,玉林文化聚落共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
制度化推进
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建设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推出了三套激励机制,第一套是志愿者积分制度,根据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对志愿者进行积分,积分可在成都市志愿者积分兑换商城兑换成奖励物品,也可在街道各社区的志愿者积分兑换点兑换成辖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或社会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二套——志愿者星级认定,对每年累积积分靠前,表现优良的志愿者评定为优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并通过党建联席会等形式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作为评优依据,并将大师传承堂课程、城市音乐节门票、驻区校园锻炼券等公共文体资源向优秀志愿者优先或免费开放、提供。第三套——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发行“玉林交子”,所有辖区志愿者均可将服务时间存进银行换成“玉林交子”,并使用“玉林交子”在辖区内兑换具体实物或服务,真正实现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相关链接
党的十九大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全国志愿服务条例》之后,四川省委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九大的精神指引以及志愿服务条例的实施为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提供了方向,这也是武侯区玉林志愿者活跃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