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民间根雕艺人陈文琼坚守三十载 以刀作“笔”化朽为奇

2025-03-12 15:00:51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近日,民间根雕艺人陈文琼与徒弟带着锯子、钢钎、锄头等工具钻进山林,寻找形态奇特的树根。30余年来,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官田堡村村民陈文琼坚守在山村,以刻刀作“笔”,将一段段“朽木”化为灵动的艺术品。


陈文琼(右)与徒弟陈峰在山中采挖树根。杜迪纳 摄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树根的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1980年代初期,陈文琼开始自学根雕,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此后,陈文琼时常只身前往深山,寻找因环境恶劣而扭曲变形的树根,“主要是到河边和悬崖峭壁边去找,遇到有可塑性的材料,就把它带回来进行创作。”

在陈文琼的工作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刀和凿子,以及材料和半成品。陈文琼说,一件根雕作品,需历经构思、去皮、定型、雕刻等10余道工序,少则耗时几十天,多则长达两年。


陈文琼在家中创作根雕作品。杜迪纳 摄

“《逢春》从构思到完成,前前后后用时两年,就是为了表现松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陈文琼说,当时他发现一个枯树根形状像一个天鹅,而树根上的瘤子像松枝,通过反复研究,最后才完成了作品。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陈文琼在根雕创作中摸索出一套“三看三定”法,即“看根形定主题、看纹理定细节、看瑕疵定取舍”。“要尊重材料的自然美,根据材料的自然形态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让作品有灵魂。”陈文琼说。

由于学习过程漫长且艰辛,根雕这门传统技艺缺少年轻一代的参与,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为此,陈文琼将根雕与乡村振兴结合,在村里开办了公益工作坊和“枯木逢春”艺术馆,供游客前来参观,推广根雕技艺。


陈文琼向游客介绍他的根雕作品。杜迪纳 摄

“我受陈老师影响喜欢上了根雕,现在我每完成一件作品,都很有成就感。”坪坝营镇官田堡村村民陈峰说。

目前,陈文琼正筹划建立根雕合作社,开发微型根雕文创产品,同时利用短视频展示根雕制作,让古老技艺走进现代生活,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中新网恩施3月12日电 题:湖北深山匠人坚守三十载 以刀作“笔”化朽为奇

作者 杜迪纳 刘艳利 董晓斌

本文共1页 1
[相关:根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杜迪纳 刘艳利 董晓斌]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