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互联网法院:AI虚假广告涌现、大数据进行虚假营销 消费者易“踩雷”
记者13日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利用AI技术炮制AI虚假广告、利用大数据进行虚假营销等情况逐渐涌现。其中,AI、算法应用降低虚假宣传成本,消费者易“踩雷”。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仪军表示,2018年9月至2025年2月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6734件。其中,2022年受理767件,2023年受理1676件,2024年受理1333件,整体呈上升态势。
他称,涉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涉诉主体范围较广,受理案件类型相对集中。该院受理该类案件涉及网络消费领域各方主体,覆盖了消费者及销售行业各类主体,不仅有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还有直播间主播、MCN公司等新业态从业者。
他提到,部分商家通过AI技术假冒公众人物形象和声音制作虚假广告,利用公众人物社会影响力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部分商家通过网红、达人对商品、服务进行“虚假营销”,并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给潜在消费者,消费者被“种草”后购买商品发现货不对板,导致权益受损。
他说,传播相关虚假宣传内容成本低、获利高,极易形成“低成本高回报”的违法激励,加之名人IP、网红宣传自带流量,相关内容能快速吸引用户点击,平台算法往往也会优先推荐高互动内容,易形成“造假—流量—变现—更多造假”的恶性循环。
仪军表示,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司法实践平衡保护消费者权益、平台及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发展。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
本文共1页
1
[相关:人工智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杭] [编辑:成都热线
]

广州“数字化市场监管在线系统”正式上线 推动市场监管迈入数字化、智慧化新阶段
北京互联网法院:AI虚假广告涌现、大数据进行虚假营销 消费者易“踩雷”

华厦眼科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暨AI创新平台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

共筑AI新生态,DeepSeek行业影响暨昇腾云AI技术分享会在成都举办

聚焦AI应用落地,推进高效与可持续 施耐德电气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中银(成都)律师事务 “ChatGPT带来的挑战与法律风险” 法律分享会圆满举行

人工智能模型可早期识别精神障碍风险 华西专家一项最新研究在柳叶刀子刊发表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公布 城市AI算力布局提速 算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动力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