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四川大学等科研人员在《Science》发表新冠药物研发最新成果
2021-02-19 16:57:49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记者19日从四川大学获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当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Mpro inhibitor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的研究论文。首次公开报道新冠Mpro抑制剂在SARS-CoV-2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数据。

据了解,SARS-CoV-2主蛋白酶(Mpro)在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其具有不同于人体蛋白酶的特异切割位点,因而被认为是开发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理想靶标。该研究工作首先通过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drugdesign)、并合成了32个包含双环脯氨酸片段的全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体外均可有效抑制SARS-CoV-2Mpro活性(IC50:7.6-748.5nM)。

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酶抑制活性最高的代表性分子MI-23,通过解析其与Mpro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阐明了抑制剂与Mpro的相互作用模式,很好地解释了这些化合物具有高活性的结构基础,这种相互作用模式也与团队最初的分子设计思想一致。

经过对这一系列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水平上的抗SARS-CoV-2病毒活性、大鼠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等评价,研究团队最终选择了两个高活性、并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的小分子化合物(MI-09、MI-30)开展体内抗病毒活性测试。在SARS-CoV-2感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口服或腹腔注射MI-09或MI-30可显著降低肺部病毒载量和肺部病理损伤。

该研究工作报道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全新结构新冠病毒Mpro小分子抑制剂,并从分子、细胞和动物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这些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和抗病毒效果,从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安全性等方面证实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抗SARS-CoV-2病毒药物的潜力。中新网成都2月19日电 (记者 贺劭清)

本文共1页 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贺劭清
点击阅读更多【新冠肺炎】新闻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发现1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患者 情况公布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报告1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感染者
厦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完成 第二轮将分区域开展启动
9月14日零时起厦门暂停发往省内外各地所有长途客运班车
9月14日零时起厦门暂停发往省内外各地所有长途客运班车
厦门六区陆续通知区属学校学生暂缓入校 启动线上教学
福建省教育厅:军训、开学典礼等大型聚集性活动一律停止或取消
厦门新增封闭管理区域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转为线上教学
成都市金牛区:一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
[下篇文章] 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 仅有四川呈“女多男少”现象
[上篇文章]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2021年春节假期铁路治安稳定有序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