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媒体评论:过度放松不该是 高考后的“标配”
2021-06-13 12:07:21  |  新闻中心 成都教育高考资讯 

今年的高考大幕已落下,高考大军迎来了考后长达三个月左右的放松阶段。除了随后重要的填报志愿,考生将彻底解放。熬过了漫长而紧张的备考阶段,经历了考前“撕书吼楼”的发泄,以及考试中承受的巨大压力,考生们高考后该干些啥,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高考后的这段时间,“狂欢”被视为最常见的一个活动,甚至成了近年来的一个“标配”。的确,高考结束的铃声一响,对于考生来说便脱离了苦海。孩子们一定会在高考过后尽情放松,以缓解高考压力。被彻底“解放”的他们每天睡大觉、打游戏、上网聊天,或与同学没完没了地聚会等。

高考后适度“狂欢”无可厚非,尤其对压抑许久的考生来说,就更可以理解。然而,过度狂欢,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每当高考结束后,总有专家建议,高考后考生身体都处在疲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娱乐切莫过度,对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以免劳累过度引发健康问题。

高考确实不易,几乎所有考生都把高考后的“放松”理解成了“狂欢”。而实际上,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放松是必须,但狂欢肯定过度,弄不好还有可能浪费时间甚至损害健康,非但起不到放松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今后的人生。因此,把高考后“狂欢”定位成“标配”很不妥,应该加以改正。

除了谨防无节制“狂欢”外,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高考结束后的一些消息令人悲叹。有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有轻信对方长途跋涉会网友被骗的,也有出游发生溺水事故身亡的……所以,一定要把安全问题牢记在心,休息要做到张弛有度,参加任何活动也都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其实,摆在考生面前的“放松”选择有很多,如“充电”读闲书,丰富精神世界;如参加体育锻炼或帮家长做家务;或抽空参加社会实践,扩大自己的视野;或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等,总之,干啥都比狂欢强。高考后的“标配”不该仅有无节制的休闲狂欢,对高考后考生参加的活动加以引导或适度干预,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共1页 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作者 刘天放
点击阅读更多【高考】新闻
暖心服务护航2024年全国高考 多地多部门保驾护航
2024年高考在即 各地多项暖心细致措施为考生“保驾护航”
2024年高考在即 各地多项暖心细致措施为考生“保驾护航”
10日2023全国高考将全部落幕 多地公布志愿填报时间
2023年高考即将开始 上海公安机关开启应急办证服务“绿色通道”
2023年高考即将开始 上海公安机关开启应急办证服务“绿色通道”
柳州市送考大巴司机曾海波:考生梦想的“摆渡人”
四川发布2022年高考期间地质灾害专题预警
媒体评论:过度放松不该是 高考后的“标配”
2021年全国高考第一天各地交管部门出动警力12.1万人次
[下篇文章] 十堰市张湾区艳湖小区燃气爆炸事故: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
[上篇文章] 北京“幼升小”入学材料审核启动 新生入学通知书7月上旬发放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