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媒体聚焦:警惕非法“村推” 铲除“网络黑号”生存空间
2021-11-25 23:52:2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一些不法分子却借机动起歪脑筋,以“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为幌子,在农村进行非法“村推”,获取群众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而恶意注册各类“网络黑号”并贩卖牟利。对这类不法行为,需及时打击,铲除其生存空间。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能产生经济利益。许多农村中老年人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子女不常在身边,对新骗局、新诈骗手段等防范意识较低。加之他们的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多数未注册各类网络账号,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

不法分子策划的骗局,往往让群众难辨真伪。在偏远农村,不法分子带着自制的假工作证件、医保局文件通知等进行“村推”。非法“村推”人员大多将办事场所设在村委会办公楼,部分不明真相的村干部还会热心帮忙介绍和组织人员,迷惑性较强。

这种有组织的非法“村推”活动是“网络黑号”的重要来源,犯罪分子利用这些账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干扰公安机关的案件侦办,也使受害村民无形中承担了违法犯罪的风险,会在受害村民中引起恐慌。

面对非法“村推”新骗局,公安、医保等部门要与互联网企业加强沟通,建立健全打击整治联动机制,在清查恶意注册账号、查清犯罪关联信息时形成合力,及时制止侵害群众信息安全的行为。

相关互联网企业要切实履行平台责任,优化管理流程,严格审核机制,持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注册的“网络黑号”应及时进行冻结或注销,不给非法“村推”和“网络黑号”留下生存空间,积极维护平台生态。

此外,也要积极构建乡村预防犯罪防线,增强服务“适老化”。通过进一步加强家庭关怀,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新华社南宁11月25日电 题:警惕非法“村推”,铲除“网络黑号”生存空间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雷嘉兴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覃星星、雷嘉兴
点击阅读更多【反诈】新闻
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市府支行拦截一起电信诈骗 涉案金额高达800万元
重庆江津警方侦破特大集资诈骗案 上千人被骗涉案金额3亿余元
柳州打造“螺警官”特色反诈宣传 挽回民众损失上千万元
柳州打造“螺警官”特色反诈宣传 挽回民众损失上千万元
安徽省合肥市首届校园反诈主题演讲比赛落幕
安徽省合肥市首届校园反诈主题演讲比赛落幕
团伙利用AI换脸视频通话诈骗企业30万元 警方发布提示进一步提高防骗意识
临汾尧都警方破获系列养老诈骗案 收藏品骗局骗走上千万元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
自贡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养老诈骗案:抓获主犯39人 涉案近2亿元
自贡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养老诈骗案:抓获主犯39人 涉案近2亿元
[下篇文章] 四川喜德等地深化东西部合作 创新帮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上篇文章] 银川警方2021年以来拦截电诈案件7720起 挽损1亿余元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