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四川农业大学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创制了6种基因编辑猪
2022-03-05 20:38:24  |  新闻中心 成都教育教育新闻 

记者4日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主要畜禽分子育种平台项目在川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创制了6种基因编辑猪。

在基因编辑猪的制备方面,四川农业大学首次成功创制猪经济性状改良的6种基因编辑猪,包括骨骼肌生长(FST和ZEBD6基因)、脂肪沉积(PTRF基因)、代谢能力(ASGR1和FAH基因)、“红肉”食用安全性(GTKO基因),开创了对川猪进行有目标的分子设计育种、改造乃至猪经济性状(生长速度、瘦肉率等)精准定向改良的先河,多篇引领性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等国际权威期刊。

四川农业大学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首次成功建立当前世界家畜干细胞传代次数最多(260次以上)、可进行多次基因编辑操作的猪原肠化前上胚层多能干细胞(pgEpiSCs)。鉴定75个在pgEpiSCs中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采用基因编辑、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源于pgEpiSCs的基因编辑克隆猪。该干细胞系可多基因编辑,周期短、效率高、耐受性好,极大缩短获得多基因编辑克隆猪的时间和成本。

在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方面,四川农业大学运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了四川藏猪与西方瘦肉型猪种巴克夏猪高精度基因组变异。运用高通量染色质空间构象捕获技术(Hi-C),重构了猪骨骼肌、脂肪高分辨率染色质空间构象图谱。发掘了四川藏猪优良肉质相关的关键特色基因DITT4L、KCNC4、CTSB和TUT7及促进骨密度基因PHOSPHO1。

在肌纤维生长与功能基因解析方面,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从单肌纤维水平揭示了猪肉质性状形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理,挖掘其能量代谢、肌纤维组成及脂质沉积的分子调控差异,筛选肌纤维类型决定的候选基因446个。构建了猪全身47种不同解剖学部位骨骼肌精细基因转录调控图谱。中新网成都3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

本文共1页 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贺劭清
点击阅读更多【四川农业大学】新闻
四川农业大学发布“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每年投入一千万元“藏粮于技”
四川农业大学发布“天府粮仓”专项行动方案:每年投入一千万元“藏粮于技”
四川农业大学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创制了6种基因编辑猪
四川农业大学团队揭示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
四川农业大学回应男厕改女厕:改前经过调研响应师生呼声
四川农业大学回应男厕改女厕:改前经过调研响应师生呼声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实践课在崇州下田插秧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实践课在崇州下田插秧
四川农大科学家发现水稻“癌症”防治新途径 西南高校论文首登《Cell》团队获学校奖助1350万
四川农业大学学子张文梅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温江区与四川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确保环川农大知识经济圈建设尽快见效
[下篇文章] 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 西昌铁警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上篇文章] 杭州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开始对预录用志愿者进行首场通用培训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