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复旦大学学者研究阐明:交通型空气污染给呼吸系统带来多种伤害
2023-05-18 15:23:43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记者18日获悉,中国学者研究证实,交通型空气污染暴露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急性暴露可能会引发炎症、能量代谢紊乱等,改变呼吸道代谢,导致呼吸道上皮损伤等增加,继而引发肺功能下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等。

相关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资助,成果可为政府主管部门控制交通型空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出行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环境健康领域知名杂志《环境与健康展望》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型空气污染(TRAP)已经成为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污染主要由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发动机排放、轮胎与路面摩擦、刹车磨损以及扬起的颗粒等产生,包括: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黑碳等颗粒物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多种气态污染物。

呼吸系统是人体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第一道屏障。大量研究已证明TRAP与多种呼吸系统健康损害之间的关联,比如TRAP会明显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死亡的发生风险等,然而TRAP对呼吸系统健康具体影响仍未被系统阐明,影响呼吸系统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探究。

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蔡婧副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该研究以交通环境(马路)与清洁环境(公园)场景做对照,在控制了环境噪音、膳食等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受试者多个指标在两种场景下的差异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与清洁环境暴露相比,交通型空气污染暴露后,志愿者呼吸系统症状总分显著增加;暴露于交通环境可引起志愿者血清学指标(标志物)显著上升,且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与超细颗粒物、黑碳、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暴露显著相关。中新网上海5月18日电(孙国根 陈静)

本文共1页 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孙国根 陈静
点击阅读更多【空气质量】新闻
2025年5月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9%
13日沙尘天气罕见南下影响海南岛,造成大范围空气污染
2025年1-2月北京PM2.5累计浓度26.8微克/立方米 创历史同期最低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1月下半月(1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有轻度霾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有轻度霾
2024年一季度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未来五天中国大部空气质量整体偏差
29日至30日四川盆地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有轻至中度霾
29日至30日四川盆地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有轻至中度霾
[下篇文章] 绿动寰宇 通达天下 宇通新能源轻卡T系列冷藏车开启绿色冷链物流新时代
[上篇文章] 迁地保护江豚放归长江20余天 中科院水生所:已融入野外种群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