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RET睿意德成都公司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数据。数据显示,轨道交通能有效促进商圈特色细分,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商业年营业收入与其每站轨交长度呈反比现象,即年营业收入越高的城市,其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越短。RET睿意德提醒购房者,投资轨道交通商业要找准动线。
RET睿意德认为,一般来说住宅区的核心商业为可聚集人群的多功能社区商业,住宅区内轨交商业潜力不大,而景区周边轨交商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并不利于长期运营,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此外,动线是影响交通枢纽站点轨交商业营收及租金差异的关键因素。在火车站,不同动线下的商铺租金或相差3—4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动线出口设置分化客群,导致不匹配客群需求的店铺遇冷;二,火车站的轨交商业以中低端零售为主,商品同质化严重,商铺位置的好坏,人流动线的改变均直接影响商店的生意。
RET睿意德研究还发现,以距离轨交站点为中心原点300米半径的商圈,通常聚集多个商业建筑,以集合商业和办公功能为主;半径为500—800米的地区以街区型商业为主,平均占地1—1.6平方公里;半径超过1000米的商圈通常为大型居住社区,以覆盖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轨道交通拉近了既有商圈间的距离,对竞争者差异化提出更高要求,商圈特色细分成为必然。轨道交通为开发商提供了新机会,轨道交通沿线的商用物业也成了潜力最大的物业类别。”据统计,深圳首条地铁线开通后,其轨交商业在三年间升值了3倍,且租金涨幅亦达到2—5倍;在上海,受益于地铁1号线的开通,人民广场的地下商业已升值10倍。根据数据分析,地铁开通后沿线商铺的平均涨幅高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