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深入发掘成都名联当代价值 成都名联承载优秀传统文化
2014-04-20 09:49:17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最早的楹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春联

嘉节号长春

新年纳余庆

说成都是中国楹联文化之乡是有根据的,我国最早的楹联就出现在成都。因此,学界普遍认同,成都是中国楹联的起源地。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年除夕总要命学士在寝门左右的桃符上题两句新词。他执政末年(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轮到幸寅逊撰词,孟昶觉得不工,自己命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春联,引得大臣与百姓纷纷效仿。孟昶写了此联的次年正月,后蜀亡于赵匡胤的大宋军队。很凑巧,赵匡胤派吕余庆权知成都府,应了“新年纳余庆”;赵匡胤的生日民间称长春节,又应了“嘉节号长春”。

皇帝挂春联,大臣们纷纷仿效,带动了成都百姓贴春联的习俗。对联进入社会,先是过年时贴春联,后来园林、寺庙、商店门口,也挂上楹联以广招徕;进而扩大到结婚要赠喜联,做寿要献寿联,举丧要挂挽联,迁居要送贺联。对联与民众距离拉近,是楹联之功,这条中国最早的楹联更是功不可没。

最有情趣的楹联被认为是杜甫草堂内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清代咸丰四年初(1854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即现在的南充)主考竣事后,在返成都的途中拟成“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联,如今这副楹联刻在杜甫草堂工部祠外的楹柱上。

同样具有浪漫色彩的还有一副知名楹联在望江楼。光绪十四年(1888年),望江楼崇丽阁建成。钟云舫撰写长联,长达212字,章法独特,极富感情色彩: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醉迷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楹联】新闻
成都万副楹联万幅摄影万条灯谜在市文化馆内举办 展现全市群众文化创作实力
谈古论今说楹联 成都日报邀请魏明伦谭继和袁庭栋当顾问
深入发掘成都名联当代价值 成都名联承载优秀传统文化
[下篇文章] 谈古论今说楹联 成都日报邀请魏明伦谭继和袁庭栋当顾问
[上篇文章] 第十一届法国电影展成都站展映活动在蓉拉开序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