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市2014年新增18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
2014-04-30 09:38:57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环境提升离不开科学普及

“成都全民科普素质提升,抓得很实,起步很早。”刘宝珺院士对成都科普工作推进的实效尤为赞赏,“雾霾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在各城市出现,部分地区发展经济时忽略环境保护而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这些现象的产生,让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与环境科学。”

在刘宝珺院士看来,环境科学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仅仅是小部分科学家推进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全民参与和重视,“在这个方面,科学普及的方式与方法尤为重要,要与时俱进,成都可以做出更多的创新与尝试。”曾多次参与成都科普活动的刘宝珺院士坦言,愿意为环境科学的科普事业推进贡献一己之力。

提及科普的问题,与会院士们发出倡议,希望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事业之中,为全民科普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所谓积土成山,从事科普事业是一种责任,每个人做一点,加起来就会很多。”

力促更多“成都智造”产业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企业科研人才不足的问题,如何外部借力让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库与企业研发生产拧成“一股绳”?记者昨日从市科协获悉,今年,成都市将在已建成的68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的基础上,新增18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而今年新增的创新工作站,将瞄准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力促聚集更多院士专家资源,共同“破题”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更多“成都智造”产业化。

“一边是企业研发高端人才不足,一边是科研智库‘缺血’,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建立的初衷,就是在其间找到信息‘通流’的突破口。”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进站院士专家“领衔”企业自主研发特别是企业承担的国家、省、市重大课题项目研发,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项目的研发进度与产业化进程。据悉,历经几年积累,成都市已建立了68个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共引进赵铠、俞永新、王国栋、侯云德、魏于全、涂铭旌、金国藩等39位院士和334位专家等智囊推进成都市产业升级。“在‘建好站’的同时‘用好站’。”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服务主要瞄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型人才联合培育等方向,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产学研”三结合,探索培育创新型人才新模式,力促科技成果在蓉“落地生根”,同时,吸引高端科技智囊来蓉聚集。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缪琴
点击阅读更多【专家】新闻
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325人 29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成都市2014年新增18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
[下篇文章] 2014电影“五一”档 不比明星拼类型
[上篇文章] 父亲去世 新都区男子竟找医生“报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