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能否揭开三星堆文明之谜
2014-05-07 09:15:07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宝墩文化的发现完善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脉络: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公元前2700-公元前1800年);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年);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公元前1200-公元前500年);以成都商业街船棺、独木棺墓葬为代表的战国青铜文化(公元前500-公元前316年)。此后秦灭巴蜀,辉煌壮美的古蜀文明最后融入汉文化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近20年的考古挖掘,四川省新津县城西北5000米,距今约4500年的宝墩遗址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将成都的历史往前推进1000余年,到了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近期,宝墩一、二期考古现场再次发现3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房屋;三期考古现场发现4000年前的水利设施。

站在宝墩遗址高低不平的土埂子上眺望远方,阡陌纵横,沟渠交错。日前,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宝墩内城区域发现一座面积为360余平方米的古城居民生活建筑,它是迄今在宝墩遗址发现的最大生活建筑,也是考古队在此区域内发现的第三座大房子。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介绍,经过多年考古发现,那些不规则的黄土埂子其实是一座距今约4500年的宝墩古城墙,据测算古城面积约为268万平方米。“大国风范和气场瞬间迸发。”王毅惊叹。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说,宝墩城有大小城,这里已经不是城市的初级形态,而是进入奴隶制时期城的形状了。

宝墩“豪宅”:

影响三星堆后期建筑结构

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何锟宇介绍,这座房子周围还有许多小房子,为该部落居民居住。据推测,此次发现的“豪宅”是部落进行宗教活动、聚会时使用的,类似于今天的礼堂,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说明那个社会的人们已有基本信仰。此次考古区域位于宝墩遗址田角林发掘点,平面形状呈规则长方形,总长27.65米,总宽12.25米,柱坑大多呈方形,大小不一,内填灰黄色五花土,夹杂有大量红烧土颗粒,以及少许宝墩时期陶器残片与鹅卵石。部分柱坑中心位置见一近圆形烧土坑,推测应为柱础位置。房址北面保存较差,多被晚期沟渠河道破坏。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光明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宝墩】新闻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能否揭开三星堆文明之谜
[下篇文章] 中国日报:蓉欧铁路和电子商务助推成都快速发展
[上篇文章] 青白江加快传统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基地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